第一篇: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语数学科整合的途径工作总结
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语数学科整合的途径工作总结
胜西小学课题组
一、加快信息技术环境建设,完善信息化服务支持系统
为了更好的配合子课题的实施,学校加大了硬件投入。为每个教室配置了彩电,幻灯机。新建了一个多媒体教室,配置了投影仪,视频展示台和多媒体电脑。开发教育信息网,实现资源共建共享。装备视频设备,增强信息数字化能力。后期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学校投入50万元新建了两个网络教室,更换了114台崭新的品牌电脑,子课题的实施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博士教育网整理www.)
二、学校重视,建立评估机制,加强宏观管理
该课题已经纳入学校教育科研的计划中。从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管理、应用及信息资源建设等方面都纳入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工作全面考核。
1、规定全体教师每期听信息技术课不得少于10节;
2、每期教师运用信息技术上课不得少于35节,开展全校性的重点课例研究。
3、教师每期自制课件1至3节;
4、教师有关使用信息技术的情况纳入每月月评估和期末评估,校级公开课必须使用信息技术,事实证明,对进一步推动课程整合实验研究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
三、加强技术培训,提升教师信息技术素养
学校成立子课题组后,重点对实验教师进行有组织、有计划培训工作。在基于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的教学环境中,教师的角色已经发生变化,从传统的知识传递者变为帮助者、促进者、启发者、指导者。教师是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的关键因素。因此学校都把教师培训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学校都制定了详细的培训计划,对实验教师进行计算机操作和课件制作等培训。同时派出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计算机技术培训,许多实验学校多次聘请专家到校讲课、做专题报告。
1、学校无条件保证主研教师参加总课题组的各种培训,如“西部行”课题讲座,大型的课题组研讨活动等;
2、学校科研室组织主研教师定期学习,研究活动有内容记录
3、利用学校已有条件培养教师自制课件的能力;要求教师每期自制课件1-3件。
4、送培教师参加了区上,市上“专题型学习网站建立培训”和“因特尔未来教师”的培训,以及各种研培活动。
5、组织教师新课标学习的同时,专题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四、工作成绩
1.全面提高了教师的整体业务素质。
近四年来的实验研究,实验教师的整体业务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教师的教学思想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教学能力、课题的实验研究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计算机这一现代化工具的应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使教师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的转变。在平常的教学实践中,大部分实验教师都能自觉地运用现代教学模式,积极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并配以先进的教学方法,多方位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的教学能力得以提高。通过一年来的实验研究,许多骨干教师都能独立地完成制定计划、有序实验以及实验报告的撰写等,且水平较高。逐步有“经验型”向“科研型”教师转变。
四年来的实验,更新了广大实验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即现代化教育必须将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纳入到课堂教学中,这是大势所趋,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焕发出强大生命力,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接班人。
2.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经过近四年的实验,实验科目的教学成绩及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3.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先进教学技术手段的运用,增大了课堂容量,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教师留给了学生充分自由学习的时间去钻研新问题,参加感兴趣的活动,促进了特长生的发展,有效地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4.科研教师的论文和课件,取得了各级各内的各种奖项。
五、存在的问题和启示
1、个别教师的认识还没有真正到位。
个别教师认为计算机与各学科课程整合就是制作课件,然后用课件去上课。他们的思想水准还仍停留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初级阶段,远远没有达到该实验课题的真正意图:体现计算机的工具性。课程整合的软件应该工具型、资料型的软件加平台,即通过应用现成的以平台为基础的教学工具软件实现课程整合的目的。因此,教师要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提高对该课题认识水平。
第二篇:浅谈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途径
浅谈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途径西昌阳光学校帅林君
【摘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利用信息技术来营造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作为一线的教师,最重要的是要掌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法。本文介绍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途径学的整合途径。
【关键词】信息技术多媒体语文教学
信息技术教育应用正在日渐深入地进入第三个发展阶段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阶段。在进入这个阶段以后,信息技术就不再仅仅是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通过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和学的观念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方法和评价手段。
由此可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利用信息技术来营造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该环境应能支持实现情境创设、启发思考、信息获取、资源共享、多重交互、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等多方面要求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也就是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这正是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所要求的教与学方式),这样就可以把学生的主动性、 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 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可以说,大力倡导与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总趋势与不可逆转的潮流。
当我们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 (意义)、内涵有了清楚的认识后,作为一线的教师,最重要的是实质途径要掌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法。下面就以信息技术参与语文教学来谈谈。
一、 不妨“拿来主义”,实现资源重组
没有丰富的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就谈不上学生的自主学习,更不可能让学生进行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接收知识的状态就难以改变,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也就无从说起。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既然落不到实处, 创新人才的培养自然也就落空。
但是重视教学资源的建设,并非要求所有教师都去开 ……此处隐藏11352个字……答肯定是“想去”。接着向学生展示一张世界地图,让学生了解到新西兰离中国有多远,问学生“如果我们没有太多时间和金钱,怎么才能去这里呢?”由此引出本课话题“让我们一起到奥克兰.新西兰去虚拟旅行吧”。这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已经得到充分的调动,课堂教学效果便不言而喻。再如,在学习本书第五单元第一课performance(表演)时,教师可先播放一段阿兰尼斯的演唱会片段,进而让学生用英语做出评价,这样学生就自然而然的学习了关于演出的一些词汇。第一课的阅读文章“阿兰尼斯—名副其实的歌唱家”也会让学生充满兴趣的读下去。
2、 创设情景,激励学生自主学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以及必要的学习资料(文字资料、音
像资料、多媒体课件或internet上的信息等)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它提倡课堂教学应是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过程。
新课标北师大版英语教材所选话题很多与生活联系紧密。所以采用情景教学法比较适合,常会收到意外的良好效果。教师可运用适当的演播方式以及创设信息图的方法,再配以其他的活动,使学生产生临其境的感觉,主动自主地完成学习任务。第十单元第二课the right price 的主要内容与讨价还价有关。教师可以展示商品图片和参考句型,让学生充当卖方和买方的角色分组练习用英语讨价还价,进而总结讨价技巧。学生的学习过程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教学效率也得到极大的提高。
3、 形象教学,突破重点、难点。
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形象直观,引人入胜。在课文教学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设计出各种图表,帮助学生整体理解课文;同时,利用多媒体生动、形象的画面来呈现语法知识,结合语言环境进行大量操练,有助于学生理解语法结构,轻松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学生在学习现在完成进行时与现在完成时的区别时,教师可向学生展示形象的图片以及动画,两种语法的区别便一目了然。
在课堂教学最后的总结环节,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再现性,把本节课内容像放电影一样,重现在学生眼前。教师随着画面的变换,强调其重点、难点,使学生对重点、难点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另外,还可通过设置新情境,让学生即兴编演,在编演中再次体现本课的重点、难点。在北师大版英语教材第十单元第三课your money的教学中,教师可在课文阅读结束后,向学生按顺序展示五元钱、黄河水土流失、一棵树和一片绿洲的图片,引导学生复述课文,重温重点词汇和短语。总之,信息技术在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强化注意力、激励自主学习、增强掌握知识的能力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极大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 信息技术应用于第二课堂活动
第二课堂是指“学校在课堂教学任务以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
行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第二课堂是整个教学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英语第二课堂活动与课堂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是实现教学目的的重要途径之一,也增加课堂上语言实践的广度与密度的有效途径。信息技术的特点之一是资源极其丰富,在互联网上学生可以接触到各式各样、方方面面的信息,为学生的学习打开了便利之门,开辟了一条学习的新路。信息技术应用于第二课堂活动更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学习英语兴趣。
1、 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持久兴趣
《论语》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自愿应用是令他们掌握英语这门语言的最佳途径。
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各种课外活动,如英语影视欣赏、英语诗歌欣赏、英语美文欣赏,让学生体会到英语的语言美,从而对英语学习保持持久的兴趣。此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英语唱歌或演讲比赛、在网络查找英语习语、进行人机英语会话,拓展、运用课堂所得,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经常进行英语交际,学生就能学得较好,学习兴趣也就得以保持。
2、 构建学生个性化的信息、资源库
教师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收集、积累素材,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分类齐全的、便于查找和应用的信息库,如生词库、语法库、错题库、作文素材库等。各种信息库的建立不仅有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网状知识结构,还可以让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以及练习,提高学习效率,减轻课业负担。
例如,每次做过习题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的错题输入电脑,进行细化分类,保存在自己的错题库中。每隔一段时间对错题进行练习,将已经掌握的错题排除,未掌握的错题继续保存,循环往复直至错题全部掌握。作文素材库则是要求学生将所学的英语句型、短语、和词汇分别归类到不同的作文素材项目下,便于每次写作时查找信心。随着学生知识的不断增长,素材库也会不断的扩大,学生写作时
也自然更得心应手。
3、 为语言学习提供实践机会
英语学习的特点之一是要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学习和使用英语。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英语及英语运用,对提高英语教学的效果有至关重要的作用。bbs、电子邮件、英语专栏聊天室、qq、blog、在线答疑等为学生提供了实践的重要机会。教师可指导学生结交国际笔友,发送电子邮件,让学生在交流中不知不觉地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学生还可以互相用英语qq聊天,相互切磋、讨论、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并提高英语会话能力。
传统教和学的关系是传授知识和获取知识,也就是说“我喧你记”,使我们的教学方法具有凝固化的趋势,使学生陷入被动地学英语的状态中,无形中也扼杀了学生的兴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教学变得生动、形象、 活泼、感染力强,容易激发学生兴趣,引起有意注意,加深印象,帮助学生持久记忆。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学生置身于以英语为母语的环境中,体验英语的实际运用。
如何做到最优化整合和利用信息技术为英语学科教学服务,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应转变观念,摆脱固有的思维定势,不断探索新知识和新理论,让我们的思想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得到更大范围的拓展和张扬!
参考文献:
[1] 王凤霞. 第二课堂素质教育新途径探索[j]. 教育与职业, 2014, (29).
[2] 董玉琦. 以信息技术教育走向信息教育[j] .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4.
[3] 徐亦男 . 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英语情境教学[j].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4, (5).
[4] 潘纪山.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技巧[j]. 新课程(教育学术), 2014(5).
[5] 常毅. 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4(25).
[6] 刘新艳.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与反思[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4(12).
[7] 王松美,林继玲,《英语教育与素质教育》,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1999.
文档为doc格式